Student Affairs Office

453 posts

新聞及傳播學系廣告及企業傳播課程的張嘉兒Kelly、許慈涵Joey同學是一對好朋友,她們一同創作的短片,贏得2020 Gatsby Creative Awards「6 seconds CM」香港區第一名,而且入選世界賽首五名。只得六秒的影片,要如何構思故事、達到宣傳產品的效果,而且可以從眾多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Kelly與Joey為我們娓娓道來。 突破框架的思維與概念 Kelly與Joey的作品「Your Hairstyle is Handsome」,用第一身鏡頭的形式,是一個男生的角度。影片一開始,一隻手從書架上拿起一本書。突然鏡頭一轉,一位女生對著鏡頭,用日文說:「髮型有點好看!」,意思是用了品牌髮型產品的男生,可以吸引到女生。 Kelly從小熱愛日本文化,喜歡看日劇,修讀廣告及企業傳播課程的她,特別留意日本的創意廣告。她說在大一的時候,學習到拍攝及製作影片的技巧,以及如何構思廣告故事等相關理論,都有助她們去構思這個影片。要推銷男性髮型產品,可能很多人都會以男性作為影片的主角,但Kelly與Joey的作品卻能突破這種想法。「這是一個男性的品牌,要了解品牌的理念與產品,但影片不可以hard sell,我們的影片中甚至沒有出現過產品,就是如何運用創意,以及這幾年學習到的一些知識,從構思,準備拍攝用品,到拍片、剪片及製作,用有限的人手資源去創造無限。」 以細節取勝 雖然影片只有數秒,但兩位同學投入的心思卻不少,正正因為影片很短,兩位同學把握當中的細節,以帶給觀眾更豐富的訊息。例如影片一開始,書架上被拿起的書是The Great Gatsby,講述的也是一個追求心愛的人的故事,與影片故事構思有所呼應。此外,拿起書的手,尾指戴了戒指,塑造雖未在影片中露面的男生形象。作為影片的女主角,Kelly在影片中的服飾與打扮也花了不少心思。 來自馬來西亞的Joey說,細節是很重要的,在過程中,指導老師陳穎琳Wendy老師提點及幫助了她們很多。「我們學校可能相對來說不算很大,但這也有好處,老師對同學的關顧會比較多,如果有問題,老師會盡所能幫忙我們!」兩位同學異口同聲表示,Wendy老師鼓勵同學參與不同的比賽,希望大家學以致用,吸取各種經驗。Wendy老師又會常帶她們去聽業內人士的講座,為同學爭取不少學習、實習的機會。 即將升上大四的兩位同學,畢業後都打算繼續進修,希望將來可以從事與創作相關的工作。 撰文:林曉慧  

幾年前的某日,在珠海學院一樓的平台上,偶遇一個「迷途小羔羊」,上前問她想去哪裡,她說想報名讀書,於是我把她帶到教務處。後來也是偶然的情況下,認識財務金融學系劉嘉雯Carmen同學,言談之間,才知道原來她就是當時來報名的那位同學。 在很多教職員眼中,Carmen其實是一位很清楚自己想要走什麼路,並努力實踐的同學。她曾參與學生事務處「珠海夢想家」的短片拍攝,以「勿忘初衷」為題,分享其想成為特許金融分析師的夢想。 有夢想,Carmen同時努力實踐,勤奮用功,成績優異,曾兩度獲得自資專上獎學金計劃的卓越表現獎學金,以及澳門霍英東基金會獎學金。問到是否一直以來讀書成績都這樣好,Carmen表示並不是,以往成績並不突出。來到珠海學院後,找到了自己喜歡的科目,確立了方向。加上老師們用心教授,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發問。正如她在「珠海夢想家」影片中說道:追夢的路上會遇到很多挫折,幸有老師們一直鼓勵她堅持目標。 Carmen的校園生活,絕對可以用「繽紛」來形容,她積極參與各種課外活動與比賽。在學校及老師的推薦下,上年暑假她到一間會計師事務所實習,具體了解到有關會計及審計的工作。她曾是財務金融學系系會主席、廉政大使團隊主席、社會服務團團員。Carmen也曾與同學組隊,參與香港財經分析師學會主辦的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投資研究大賽2019-2020,以及2020第七屆全國金融與證券投資模擬實訓大賽,並獲得「團體二等獎」。 在很多學校活動中,你也可以看見Carmen,有時候是參與者,有時候是helper。乖巧的她,在一些學校活動舉行前,會主動問學校需不需要幫忙。「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大抵是一種歸屬感,別人對我好,我也會對人好。」 選擇到珠海學院繼續升學,是Carmen為自己前路作出的一個決定。轉眼數年,她以一級榮譽成績畢業,更在畢業典禮上獲頒「校長嘉許獎」。祝願Carmen前程萬里,繼續往理想前行! 撰文:林曉慧

建築學系三年級學生吳子慶Anthony及胡家琪Ada是一對好拍檔,他們完成了高級文憑課程後,各自在室內設計公司工作了兩年,然後來到珠海學院繼續進修。「建築設計的根本是以人為本」Anthony與Ada榮獲亞洲青年設計師大獎2020(Asia Young Designer Awards 2020) 香港區冠軍,除了喜悅,Anthony與Ada也跟我們分享參與比賽的經歷及得著。   Anthony與Ada參與比賽的作品,原是他們的一份功課,指導老師是系主任朱海山教授。他們說這份功課比較特別,平時的功課,例如設計一個社區中心、一道天橋,這個比賽在設計項目上沒有規定,可以發揮的空間更大。比賽主題是「以人為本的設計」,希望參賽者的設計,包含對環境、社會、文化等方面的考慮與關注。 Anthony與Ada選擇了深水埗作為他們作品的選址。深水埗人口密度高,唐樓林立,劏房、天台等很多不同的建築,有不同的種族、階層居住在那裡。「感覺居民很懂得利用空間,而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比較密切。」兩位同學一起研究這個地方的發展過程、區內情況與特色,加上實地的考察,發現深水埗新發展的地方,例如南昌一帶,與舊區彷彿劃分成兩個世界。因應這種情況,兩位同學提出解決方案,在都市重建的同時,希望保留原有的社區關係與特色。 他們設計的方案是一種高架式多層的城市模式,透過新增行人天橋網絡於現有唐樓天台之上,連繫起新發展區與舊區。同時亦提出新重建的住宅建築類型,每幢建築中間的樓層,既是公共、康樂空間,也有商業店舖 ,這些地方互相連接,利用層數不一,引領人流漸漸上升,改善整個舊區的都市結構。而最高點是空中花園,寄寓了居民對生活的希望。 這個設計,奪得香港區冠軍,原本他們會代表香港到越南繼續比賽,受到疫情的影響,活動改在線上舉行,與各地的建築師及參賽者進行交流。他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來自馬來西亞的參賽作品,也就是奪冠的設計作品「我們」Women, 關注當地女性的生活情況。Anthony有感而發:「建築設計應以用家、居民為本,究竟他們需要什麼,而不是建築師喜歡什麼,建築師想設計什麼。疫情使馬來西亞女性面對的問題更為嚴峻,參賽者能設身處地透過建築設計為她們解決住屋、經濟等問題,令女性自力更生,這個作品教人感動!讓人思考建築設計的根本是什麼。」 談起建築與設計,兩位同學滔滔不絕,他們常常會相約一起去看建築作品展。Ada表示,以前讀文憑的時候,主要著重的是設計,但在珠海學院,學會了計算及分析數據,要考慮作品的「持續性」、「陽光」及「風」等因素。Anthony則表示「綠化」也是另一個在珠海學院學到很重要的概念。他認為珠海學院在設備及學習環境上都比較理想,他最喜歡修讀系主任朱海山教授的課:「Professor Chu是很能啟發學生的老師,當你在創作上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可以馬上提出很多可行的概念,指引你繼續前行!」 有熱誠,有創意,還有支援,難怪兩位同學的作品可以脫穎而出,奪取殊榮 ! 撰文:林曉慧  

英國語文學系徐千涵同學,成績優異,她最喜歡的科目「語言學」,成績接近滿分。千涵是英文系的學生代表,曾獲自資專上獎學金計劃「外展體驗獎」。一個人從內地到港讀書,她很快克服了迷惘與孤單,形容珠海學院是她的第二個家。 最初來到珠海學院時,千涵感覺很陌生。她說自己當時缺乏生活技能,有一次使用微波爐不當,發生了小意外,她很害怕,幸然沒有大礙。她記得當時學生事務處的職員幫助她處理問題後,還耐心地教導她如何正確使用各種電器。「這事教我感動了很久,讓我感覺即使一個人來港讀書,也會有人幫助我,不會感覺孤單。」 千涵在校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很快認識到不同學系的朋友。她曾是內地生聯合會的幹事,廉政大使、無止橋團隊成員。在很多活動上,例如廣東話班、HAPPY HOUR、宿生南丫島之旅、北京大學暑期交流團等等,都能見到她笑得燦爛的臉。   千涵(左一)與同學一起參加宿生南丫島之旅 「老師對學生很好,有些同學會感覺老師像朋友一樣,但我覺得還不止,更像是家人。巧文老師像媽媽對孩子一樣關心我!」英文系助理教授吳巧文博士是千涵的輔導老師,除了學業上的問題,成長上的疑惑、心裡話,千涵都會跟老師說。作為學生代表的千涵,會跟老師反映同學的學習情況,有什麼需要等,老師都會聆聽、幫忙,讓其感覺溫暖。 千涵從前以為,英文系就是學怎麼寫、怎麼說,學詞彙。來到珠海學院後,才知道不止這樣,當中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師會引導學生思考。她舉例說,有一次巧文老師為他們講灰姑娘的故事,一般人的認知是:灰姑娘很可憐,後來遇上王子,從此幸福快樂地生活下去。老師會引導同學思考,作品的寫作背景是什麼,為什麼女主角一定要遇到王子才可以走出困境。千涵表示,這種思考方式開拓了她的思維,凡事要多角度思考。 即將升上四年級的千涵,回望最初來港的時候,感覺自己成長了不少。經過了三年的多方面探索,她找到了自己喜歡的發展方向,畢業後希望往語言學方面繼續深造。 撰文:林曉慧  

新聞及傳播學系唐敏淇同學,現正修讀「廣告及企業傳播(榮譽)文學士」課程,其撰寫的文案曾奪「全港創意公關大賽2020」最佳市場觸覺大獎。敏淇說,她的公開試成績不好,本沒打算繼續升學,做了一年全職工作。後來報讀了文憑課程,接駁到珠海學院繼續升學。在這個過程中,她找到自己喜歡的科目與職業方向,並學會專注地,憑自己的努力去做事。 珠海人情味 認識「全港創意公關大賽」,敏淇說是因為陳頴琳博士,Wendy老師平時堂上有介紹,鼓勵大家去參與不同比賽,爭取經驗。敏淇抱著嘗試、挑戰的心態參與比賽,沒有想過自己會得獎。 說起老師,敏淇表示,來到珠海,讓她最深刻的是這裡的人情味,令她有一種溫暖的感覺。「一般學校,老師會透過電郵跟學生溝通,珠海學院老師都願意留私人電話。」她是轉校生,不止一位老師,曾關心她是否能適應。她感覺這裡的老師,很享受教學,很享受與學生溝通,常常會關心學生的學習進度,老師與學生之間,是有互動的。 「GPA只是一個總分,但你不知道自己什麼地方做得好,什麼地方做得不好。」敏淇說,很多老師都會給予她的功課意見。她曾選修傳播及跨媒體的課程,教授的李顯華老師,在她的功課上,寫上了很多改善方法,讓她覺得老師有認真、仔細地看她功課的每一點。收到評語,敏淇都會很開心。 憑自己努力去做好事情 敏淇即將畢業,現在忙於準備履歷,以及面試見工。現在的她,喜歡學習,喜歡吸收知識。在她看來,面試也是一種學習,如是小組面試,更可以看看別人如何表現,可以學習別人的長處。她想在公關或市場營銷方面發展。「我喜歡籌辦活動,讓參加者覺得開心,很有成功感!」 敏淇以前不喜歡讀書,但找到自己所喜愛的科目與職業方向後,漸漸學會憑自己的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由讀書,到比賽,到找工作亦然。這樣認真、專注的態度,相信敏淇定能找到下一站,適合她發展的地方。 撰文:林曉慧

珠海學院男子籃球隊於2018-2019年度在香港大專體育協會籃球比賽中勇奪亞軍後,今年也能保持佳績,奪得了殿軍殊榮。籃球隊隊員,修讀新聞及傳播學系傳 播及跨媒體課程的胡重光同學表示:這是隊員齊心,共同努力的成果。    以有限尋找無限 籃球對於胡重光來說是什麼?「籃球是我的一切,會影響我做很多決定。」自小接觸,喜歡籃球的重光,參與過不少比賽,例如第23屆亞洲U18青年籃球錦標賽、大專籃球比賽等。 來到珠海學院,加入籃球隊的他表示,球隊近年能奪得不錯的成績,其中一個原因是大家夠團結。「我們隊員人數比其他學校少,體格及先天條件上可能也相對而言有些輸蝕,但正正因為這樣,教練的要求會特別高,我們也會更認真去練習!」籃球隊的基本練習,每星期兩次,每次三小時。同學們會先練習個人技術,再到小組練習,然後是團體戰術等。重光說,每一次練習,學校體育組職員鏗哥、莫姑都會出席,為他們安排及打點。 參與比賽是很好的經歷 今個年度大專籃球比賽延至2021年3月,在疫情稍為緩和的情況下舉行。疫情期間,重光表示隊員未必都保持在最佳狀態,加上突然之間知道可以恢復比賽,大家要在短時間內重新裝備,應戰。教練因此特別安排大家在每次訓練前,先進行室外跑步訓練,這樣的特訓持續了兩三個月,大大提高了隊員的體能素質。 本校首場賽事對戰嶺南大學,對方有幾位身高一米九的成員,也有外籍交換生球員,內線威力強。雖說是苦戰,大家努力防守,同時把握到外圍的投射,成功進入四強。 四強對手為香港浸會大學,珠海籃球隊面對對方多名香港甲一組球員的情況下,曾一度領先對手十一分。「下半場開始對手改變戰略,最後一兩分鐘才分出勝負。」季軍戰的對手是香港城市大學,其擁有五名交換生及一名效力甲一東方,身高兩米零八的球員。珠海籃球隊雖敗猶榮,最終取得今屆大專籃球比賽殿軍。 經歷了三場賽事,奪得殿軍,重光說是一個很好的經歷。因為疫情,很多事情的變數很大,雖然隊員可能在身型上沒有佔上很大優勢,但大家都能做到教練教的戰術,「走位」、「防守」的要求,而且見到特訓的成效,有助適應今年室外比賽的轉變。 即將升讀大三的重光,下年也會繼續為珠海籃球隊效力,籃球也會一直打下去! 撰文:林曉慧

迷失在分數與成績之間 新聞及傳播學系陳彥澄同學自小接觸武術,小學三年級便加入香港代表隊,參加過很多國際、全港性的比賽,獲得過不少獎項。那些放學便趕去練習,一直練到晚上八九時的日子,彥澄說,沒有錯是很辛苦的,但同時讓她磨練出「沒有事做不到」的意志。「訓練的過程是很嚴格的,慢慢讓我習慣,努力去做事情。我喜歡努力過後,有成果的感覺!」 到了中學,她考慮到前程問題,開始把重心移到學業。彥澄的中學,理科是精英班,高中時,在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的情況下,她盡力擠進了理科班。「那時眼光很狹窄,不知道世界有『媒體』,只知道醫生、律師,以及工程師。爸爸是做工程的,我報大學就選了工程,但其實我是不喜歡的。」彥澄每次的考試成績都在後面,長時間下來,自信心慢慢被磨滅,加上公開試成績不理想,讓她感覺挫敗。   用付出換回自信 接觸到媒體,彥澄知道自己喜歡的是什麼。修畢創意廣告及媒體高級文憑後,她來到珠海學院,修讀傳播及跨媒體課程。「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傳播及跨媒體課程就是拍片和剪片,也有很多朋友問我是否想做YouTuber。其實我們的課程很全面,有同學的興趣在聲音及音樂方面,有同學的興趣在雜誌方面,而課程都有支援。」彥澄喜歡3D動畫製作,她很感恩鄧東明老師給予了她機會,今年三月開始,為一部電影製作3D動畫。 「來到珠海學院,明白成績不代表所有,我找回學習的根本,感覺很充實。」彥澄參與了不少實習,她說在珠海學院,機會多得根本不需要自己去找。例如她曾得梁德民老師推薦,為香港廉政公署製作宣傳短片,介紹辦事處的功能。大四的彥澄,在拍攝及製作團隊中擔當統籌角色,帶領團隊同學,從與廉政公署溝通,到拍攝構思、鏡頭設計,再到剪片及後期製作等,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學習。 彥澄說,這些實習與應用讓她慢慢找到自信。「不曾做過就不會知道自己的能力」這句說話,絕不是自大與自負,而是見證著彥澄走出自卑,用付出換回來的,對自己應該有的信心。即將畢業的她,已獲嶺南大學取錄,繼續修讀相關碩士課程。彥澄特別感謝李顯華老師在報讀碩士課程上幫助、指引了她很多。 撰文:林曉慧

土木工程學系三年級黃梓洋同學,曾奪香港土力混凝土工程獎學金,也是英國工程師學會的珠海學院學生代表。「其實我幾鍾意珠海,有一種歸屬感。」是什麼構成他的歸屬感,令他在珠海學院建構一種「家」的感覺呢? 新校舍「冇得輸」 「校舍夠新,設計靚,而且拎過獎,中間有三條橋很特別,冇得輸!」 珠海學院2016年搬入屯門新校舍,校舍設計曾六次獲頒授獎項,包括2016年香港建築師學會全年境內建築大獎。2018年入學的梓洋,很喜歡學校的環境,認為各項設施完備,是求學的好地方。平時,他喜歡與同學到圖書館,坐在可以看海的地方,隔著落地大玻璃,享受海景;又或者坐在豆袋區,感覺輕鬆自在。梓洋也有住宿舍,感覺很舒適:「我經常見到清潔姐姐在工作,一日抹好幾次,地方都很乾淨衛生!」 與教授好似friend咁 中學的時候,梓洋聽說大學的生活,老師會比較少提點學生。但入讀珠海學院後,他感覺教授們都很友善,用心教學,而且主動關心同學的學習情況。疫情期間,透過線上學習。有一次,梓洋堂上有不明白的地方,因不想打斷教授,又怕打擾其他同學,故選擇在課後電郵予教授,沒有想到馬上就得到回覆了。他說教授們平時都很快回覆電郵,即使是假日也不例外。「教授不介意給我們私人聯絡方式,如果有數不懂得計,可以WhatsApp問,好似friend咁!」他又說,土木工程學系的行政人員Alvin也很幫助同學,例如在選科時,他會記得每位同學的情況,進行協調。 享受校園生活 梓洋頗享受現在的校園生活。「中學的時候中英數、通識都要讀,現在主要讀自己喜歡的科目,會對學習比較上心,因為是自己選擇的,努力希望自己的成績可以更好。」他也挺喜歡上通識科目,可以認識到其他學系的同學,一起做小組功課,可以互相學習,例如他看到文科的同學,很多時候會在功課上加入軟件、拍片、寫作等形式,豐富作品。 除了學習,梓洋在珠海也積極參與各樣活動,例如「宿生BBQ」、「Happy Hour 」等。「Happy Hour 」是學生事務處的活動,疫情以前定期舉行,提供小食及飲品,讓師生共聚,互相交流,梓洋也很喜歡。梓洋更是Board Game小組的成員幹事,Board Game小組2021年成立,得到學校的資助,他們定期聚會,當中除了遊戲,也是一種友情的凝聚。 撰文:林曉慧

新聞及傳播學系廣告及企業傳播李素溋同學,原在別的大學修讀商科課程,後來認清自己的興趣,棄商讀廣告及企業傳播,來到珠海學院,不單成績優異,其撰寫的文案更奪得「全港創意公關大賽2020」最佳市場觸覺大獎。素溋說,雖然現在讀書也不無壓力,但找到自己所喜歡的學科,一切會很不同! 棄商入珠海 GPA曾奪3.8之高分 素溋考完公開試後,還未很清楚自己想要做什麼,方向是什麼。進了大學,修讀商科管理課程的素溋,因為中學修讀的科目與大學的課程不相關,加上自己的興趣不在此,讀得十分辛苦。後來素溋發現自己在廣告、公關方面的興趣,毅然棄商,來到珠海學院,修讀廣告及企業傳播課程。 素溋表示,來到珠海學院,感覺這裡的師生關係十分密切。除了學習理論知識外,教授們分享的行業經驗也十分寶貴。她舉例說,功課一般在財政預算上沒有太多限制,主要是根據同學的創意與技巧給予分數。但老師會告訴同學,在實際行業運作上,可能沒有那麼簡單,很多時候會有各方面的限制。素溋表示,她始終沒有在一間公司正式工作過,故在學習、功課上有什麼疑惑,也會詢問老師意見。老師們除了鼓勵她參與不同比賽,爭取不同的經驗外,也曾介紹她到不同的公司實習,給予她很多機會。 找到了志趣,在老師的護航,以及自己的努力下,素溋成績與讀商科時大有不同,其中一個學期GPA更奪得3.8之高分。 裝備各方面技能 素溋喜歡彈結他、電子琴,打鼓,也會寫歌,平時也有些創作,以抒發自己。疫情期間,寫了一首想去旅行的作品,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彈自唱的影片。素溋最近嘗試在做功課的時候,為一間公司創作廣告歌曲,利用軟件錄製,作曲作詞,演唱及製作一手包辦。無論該份功課成績如何,素溋笑言自我感覺良好,過程十分享受。空閒的時候,她喜歡研究一些軟件功能,逐個去試,如有合適的,會用在功課上,也裝備了自己。 素溋現時為一些投資公司,管理網上平台及社交媒體,工作如設計圖片等,以賺取經驗。她喜歡在創意、設計、籌辦活動方面,作多方面的嘗試。今年,素溋也有參與「全港創意公關大賽」,希望她能再接再厲,取得佳績。 撰文:林曉慧

新聞及傳播學系傳播及跨媒體課程的蘇尚瀛同學,入讀珠海學院以前,已是全職籃球員,現為安保漢友籃球隊成員,也是珠海學院男子籃球隊隊長。重返校園,阿蘇運用學科知識,開設網上平台,推廣籃球。   重返校園 蘇尚瀛自小愛好運動,小學五年級開始接觸籃球,當時已為自己設下目標,想要成為籃球員。憑著努力,他真的當上了職業籃球員,現為安保漢友籃球隊成員。他參與過很多比賽,例如2014年作為香港籃球代表隊成員,出戰亞洲大學男子籃球錦標賽,更歷史性為香港贏得季軍。 在香港當全職籃球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過程之中,會不會很多人勸說,應該要以讀書為重?阿蘇說,中學老師會提醒他,最好兼顧籃球與學業,這也是他現在選擇讀書,重返校園的原因。「除了籃球之外,我希望可以有一個進修的機會,擁有一個學士學位,在我看來是必需的。」 培養領導才能 阿蘇重返校園,年紀比一般同學稍長,「大哥哥」的角色,無論在讀書還是打籃球上,都為他帶來一些改變。 以前,阿蘇覺得什麼事情都會有人可以幫到他。現在作為籃球隊隊長的他,就要學習如何帶領全隊。「學校籃球隊成員,未必每位同學也是從小就開始接觸籃球,但這些都不要緊,最重要是大家一起透過訓練,學習到不放棄的態度與精神!」大抵就是因為這種態度與精神,共同付出,共同努力,讓珠海男子籃球隊,在2018-2019年度香港大專體育協會比賽中,勇奪亞軍。今個學年,他們也取得了殿軍,保持佳績。 讀書方面,因為與同學在年紀上有一點差距,阿蘇也要學習如何跟其他同學溝通,如何分工,完成小組報告等。在珠海學院,他學習到培養自己的領導才能,使自己變得更獨特。 開設網上平台推廣籃球 近年,跨媒體、創意媒體十分流行。修讀傳播及跨媒體課程,也開闊了阿蘇的想法,可以應用所學,作各方面的嘗試與發展。2020年10月,阿蘇開設了網上平台,拍攝及製作有關講解打籃球技巧的影片,用網絡影片的形式推廣籃球及相關文化。未來也會想以籃球為主題,開設網上商店,與不同的運動品牌合作等。 撰文:林曉慧

「我入讀珠海學院後才開始接觸古典詩詞!」中國文學系四年級余筠淇同學,曾榮獲第三十屆(2020年)全港詩詞創作比賽 ─ 填詞學生組季軍,以及「聶紺弩杯」大學生中華詩詞大賽二等獎。即將畢業的她,志不在朝九晚五的工作,而是「詩與遠方」。   屢獲殊榮 筠淇在2020年,接連奪得兩個古典詩詞比賽大獎,原來她在入讀珠海學院以前,並未真正接觸古典詩詞,未對此感興趣。詩選及詞曲選是珠海學院中國文學系的必修科,筠淇表示,她很喜歡董就雄教授的詩詞課。她認為教授課前準備充足,教學很有技巧,堂上能把文學作品的創作背景、層次結構、技巧等講解得清晰、易明,由淺入深。在這個基礎上再去學習創作,同學就比較容易掌握。她更把得獎功勞歸功於董教授的教導。 筠淇說,喜歡詩詞,是因為閱讀古人作品的時候,可以從文字去窺探這麼多年前的人,了解到他們的生活與文化,覺得很奇妙! 以音樂為業 除了詩詞,筠淇喜歡結他,喜歡音樂。她中一時在學校的音樂班中接觸到結他,到現在已學了十年。「在整個過程中,我找到了自信心,找到了成就感。以前讀書不算好,但彈結他就會有人稱讚。」即將畢業的她,沒有打算找一份全職工作,而是想以教音樂為業。 「其實我的理想十分簡單,可以彈結他,可以教學生,可以維持生活。如果還可以,在這個基礎上,有些演出,有些創作及出品,就更理想了。」筠淇的素願,可以說很簡單,但真正要實行起來,要兼顧現實生活及理想,其實很難。「我沒有想過難與不難,我才二十一歲,可以給自己幾年時間去嘗試。只要努力,我認為是有可能達成的。」 除了有理想,筠淇同時有行動。她與朋友在2021年1月成立了樂隊「花崗樂園」,她在團隊中負責彈結他,並開設網上頻道,不時上載影片作品。開設網上頻道,筠淇說是要交功課給自己,時常練習。雖然音樂非關名利,但她同時明白,要實現理想,便要建立一定的知名度,否則不會平白無端就有學生,有演出。她現時已擁有自己的工作室,開始教授學生。筠淇說,現在一切才是起步階段,稍後也希望可以嘗試創作,擁有屬於自己的歌。 從詩詞到音樂,筠淇一步一步,朝著遠方的理想前行。 撰文:林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