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畢業的中國文學系李靈枝同學,早前參與第三十一屆全港詩詞創作比賽,她的詩作《飲豆漿懷過世祖母》榮獲亞軍。上年,其詞作也奪得了2020年「聶紺弩杯」大學生中華詩詞大賽三等獎。靈枝成績優異,平均GPA成績高達3.8分,曾奪澳門霍英東基金會獎學金以及自資專上獎學金計劃的卓越表現獎學金,以一級榮譽成績畢業,更在畢業典禮上獲頒「校長嘉許獎」。一直以來,靈枝幸運地都能遇到很好的老師,令她立下為人師表的志向,希望把對創作及古典詩詞的喜愛,傳承下去。 很多人可能會以為,中文系畢業的同學只能做中文老師。其實中文系同學並不只有一條出路,而是受過文學熏陶的同學,具備本科知識以及相對來說比較強的語文能力,這是一種優勢。何況教育不單是一份工作而已,而是一種志向,一種理想。 靈枝小學時就已有做老師的想法,高中時遇到很好的中文老師黃老師,她形容黃老師很有中文人的風骨,十分慈愛,無論同學成績好與壞,都一視同仁。黃老師令靈枝慢慢建立起對中文的興趣:「記得中四的時候,黃老師第一堂就跟大家說,希望同學可以像海綿一樣吸收知識,所以我一直也很努力,特別是我感興趣的那些方面。」 來到珠海學院,靈枝感覺老師們都很有耐性,很樂意詳盡地解答同學的問題。靈枝平日裡的創作,除了同學之間互相傳閱外,也常常會給董就雄教授過目。靈枝參加比賽的作品,就是經董教授指導。董教授又帶她加入「璞社」,與其他院校的同學作交流。「詩社每次聚會有題目,各人在活動前交作品。每位同學的詩作,會分派予不同的導師,給予指正及意見,大家也可以參與討論。」加入「璞社」,開闊了靈枝的眼界。 除了古典詩詞,靈枝對新詩、散文、小說、劇本、流行曲等創作都很感興趣,當中有的是來到珠海學院後才學寫的。她經常修讀助理教授梅真博士的課。靈枝與梅博士熟絡,除了學科上的交流外,靈枝與同學曾在新年期間,一起到梅博士家拜年,大家一起入廚,一起唱歌,關係就好像朋友一樣。 「我想成為像我所遇到的老師一樣的人!」靈枝一本正經地說:「教育是可以影響他人生命的職業,老師對學生的影響非常之大,不單單是傳授知識。老師是學生的模範,因此要非常留意自己的言行、處事態度,認真對待每一件事,同時要有耐性,跟學生可以像朋友一樣相處。」 靈枝是一個有耐心的人,而且有熱誠,有想法。她曾為學生事務處「廣東話班」導師,從日常用語到粵語的聲韻、音調,以實用為主,亦有知識、理論的支持,為非本地生帶來一系列有趣,由淺入深的課堂。 以生命影響生命,靈枝得到了點燃,既發出光輝,也希望點亮別人,這就是薪火相傳的意義。 撰文:林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