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驕傲」學生專訪系列

13 posts

中國文學系剛畢業的張肇麟同學喜歡創作,多篇作品獲選,刊於香港作家聯會的《香港作家》之中。肇麟從小有寫日記的習慣,他說自己有很多與別不同的想法,很想向人表達,但有些東西很難用言語表達。他自言是個善談的人,但同時又不希望別人太了解自己。於是,文字就成為了他的知心友。 修讀中國文學課程,肇麟學習到不同方面的知識,豐富其創作。跟董就雄教授學寫詩,隨莫雲漢教授學寫詞,還有梅真博士的流行曲歌詞創作與賞析、蘇春暉博士的文字學課程等等,都帶給其作品更豐富的元素。「我比較少寫純粹的詩詞作品,而是喜歡把這些元素,加到散文、小說當中。學習到的知識,不單單是令作品多了些元素,更重要的是在表達意義方面的作用。例如我們看《莊子》,不可以忽略語音、通假,也隱藏著意思。」 除了學習,肇麟在課餘時間,喜歡透過不同的工作,體驗不同的生活。他表示,自己做過很多不同種類的兼職工作,例如零售、飲食、物流、政府及學校的一些短期工作等等。他曾在工廠工作:「那是刻板的工作:打卡、換工衣、洗手,工作的每個步驟與手勢都有規定。」有一次,工廠的運輸帶壞了,等了四小時才維修好,大家需要超時工作。肇麟當時覺得,大家搬一搬貨物,就可以繼續工作了。他也明白,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有著不同處理問題的方法。他不斷轉換工作,也是希望接觸不同的人,有更多不同的素材,可以寫到作品裡去。「所以我換工作換得很頻密,什麼都去嘗試。」   肇麟(左一) 參與中國文學系影片拍攝,負責撰寫劇本 肇麟希望自己能夠出一本屬於自己的書。「很多讀文科或喜歡寫作的人都會希望擁有一本屬於自己的書。」很多人希望當個作家,以寫作維生,肇麟也有自己的想法。「某程度上全職寫作不可以脫離大眾口味。生活要維持到自己的基本所需,難免會有些妥協。創作路上,希望自己能有多任性就多任性。」他曾寫過一個小說作品,故事講述幾個學生,各有理想。有的主角最後為了生活安穩而做老師,有的主角為了賺錢而寫些迎合大眾口味的東西。肇麟希望自己能做到「我手寫我心」,堅持自己的風格。 「只有『生活』才會有體驗,但生活不可以太穩定。我的性格比較隨緣,想透過不斷轉換環境,體驗不同地方的文化。」剛畢業的肇麟,現正修讀台灣碩士課程。日後,也有計劃到日本繼續進修。 撰文:林曉慧

剛畢業的中國文學系李靈枝同學,早前參與第三十一屆全港詩詞創作比賽,她的詩作《飲豆漿懷過世祖母》榮獲亞軍。上年,其詞作也奪得了2020年「聶紺弩杯」大學生中華詩詞大賽三等獎。靈枝成績優異,平均GPA成績高達3.8分,曾奪澳門霍英東基金會獎學金以及自資專上獎學金計劃的卓越表現獎學金,以一級榮譽成績畢業,更在畢業典禮上獲頒「校長嘉許獎」。一直以來,靈枝幸運地都能遇到很好的老師,令她立下為人師表的志向,希望把對創作及古典詩詞的喜愛,傳承下去。 很多人可能會以為,中文系畢業的同學只能做中文老師。其實中文系同學並不只有一條出路,而是受過文學熏陶的同學,具備本科知識以及相對來說比較強的語文能力,這是一種優勢。何況教育不單是一份工作而已,而是一種志向,一種理想。 靈枝小學時就已有做老師的想法,高中時遇到很好的中文老師黃老師,她形容黃老師很有中文人的風骨,十分慈愛,無論同學成績好與壞,都一視同仁。黃老師令靈枝慢慢建立起對中文的興趣:「記得中四的時候,黃老師第一堂就跟大家說,希望同學可以像海綿一樣吸收知識,所以我一直也很努力,特別是我感興趣的那些方面。」 來到珠海學院,靈枝感覺老師們都很有耐性,很樂意詳盡地解答同學的問題。靈枝平日裡的創作,除了同學之間互相傳閱外,也常常會給董就雄教授過目。靈枝參加比賽的作品,就是經董教授指導。董教授又帶她加入「璞社」,與其他院校的同學作交流。「詩社每次聚會有題目,各人在活動前交作品。每位同學的詩作,會分派予不同的導師,給予指正及意見,大家也可以參與討論。」加入「璞社」,開闊了靈枝的眼界。 除了古典詩詞,靈枝對新詩、散文、小說、劇本、流行曲等創作都很感興趣,當中有的是來到珠海學院後才學寫的。她經常修讀助理教授梅真博士的課。靈枝與梅博士熟絡,除了學科上的交流外,靈枝與同學曾在新年期間,一起到梅博士家拜年,大家一起入廚,一起唱歌,關係就好像朋友一樣。 「我想成為像我所遇到的老師一樣的人!」靈枝一本正經地說:「教育是可以影響他人生命的職業,老師對學生的影響非常之大,不單單是傳授知識。老師是學生的模範,因此要非常留意自己的言行、處事態度,認真對待每一件事,同時要有耐性,跟學生可以像朋友一樣相處。」 靈枝是一個有耐心的人,而且有熱誠,有想法。她曾為學生事務處「廣東話班」導師,從日常用語到粵語的聲韻、音調,以實用為主,亦有知識、理論的支持,為非本地生帶來一系列有趣,由淺入深的課堂。 以生命影響生命,靈枝得到了點燃,既發出光輝,也希望點亮別人,這就是薪火相傳的意義。 撰文:林曉慧

新聞及傳播學系廣告及企業傳播課程的張嘉兒Kelly、許慈涵Joey同學是一對好朋友,她們一同創作的短片,贏得2020 Gatsby Creative Awards「6 seconds CM」香港區第一名,而且入選世界賽首五名。只得六秒的影片,要如何構思故事、達到宣傳產品的效果,而且可以從眾多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Kelly與Joey為我們娓娓道來。 突破框架的思維與概念 Kelly與Joey的作品「Your Hairstyle is Handsome」,用第一身鏡頭的形式,是一個男生的角度。影片一開始,一隻手從書架上拿起一本書。突然鏡頭一轉,一位女生對著鏡頭,用日文說:「髮型有點好看!」,意思是用了品牌髮型產品的男生,可以吸引到女生。 Kelly從小熱愛日本文化,喜歡看日劇,修讀廣告及企業傳播課程的她,特別留意日本的創意廣告。她說在大一的時候,學習到拍攝及製作影片的技巧,以及如何構思廣告故事等相關理論,都有助她們去構思這個影片。要推銷男性髮型產品,可能很多人都會以男性作為影片的主角,但Kelly與Joey的作品卻能突破這種想法。「這是一個男性的品牌,要了解品牌的理念與產品,但影片不可以hard sell,我們的影片中甚至沒有出現過產品,就是如何運用創意,以及這幾年學習到的一些知識,從構思,準備拍攝用品,到拍片、剪片及製作,用有限的人手資源去創造無限。」 以細節取勝 雖然影片只有數秒,但兩位同學投入的心思卻不少,正正因為影片很短,兩位同學把握當中的細節,以帶給觀眾更豐富的訊息。例如影片一開始,書架上被拿起的書是The Great Gatsby,講述的也是一個追求心愛的人的故事,與影片故事構思有所呼應。此外,拿起書的手,尾指戴了戒指,塑造雖未在影片中露面的男生形象。作為影片的女主角,Kelly在影片中的服飾與打扮也花了不少心思。 來自馬來西亞的Joey說,細節是很重要的,在過程中,指導老師陳穎琳Wendy老師提點及幫助了她們很多。「我們學校可能相對來說不算很大,但這也有好處,老師對同學的關顧會比較多,如果有問題,老師會盡所能幫忙我們!」兩位同學異口同聲表示,Wendy老師鼓勵同學參與不同的比賽,希望大家學以致用,吸取各種經驗。Wendy老師又會常帶她們去聽業內人士的講座,為同學爭取不少學習、實習的機會。 即將升上大四的兩位同學,畢業後都打算繼續進修,希望將來可以從事與創作相關的工作。 撰文:林曉慧  

幾年前的某日,在珠海學院一樓的平台上,偶遇一個「迷途小羔羊」,上前問她想去哪裡,她說想報名讀書,於是我把她帶到教務處。後來也是偶然的情況下,認識財務金融學系劉嘉雯Carmen同學,言談之間,才知道原來她就是當時來報名的那位同學。 在很多教職員眼中,Carmen其實是一位很清楚自己想要走什麼路,並努力實踐的同學。她曾參與學生事務處「珠海夢想家」的短片拍攝,以「勿忘初衷」為題,分享其想成為特許金融分析師的夢想。 有夢想,Carmen同時努力實踐,勤奮用功,成績優異,曾兩度獲得自資專上獎學金計劃的卓越表現獎學金,以及澳門霍英東基金會獎學金。問到是否一直以來讀書成績都這樣好,Carmen表示並不是,以往成績並不突出。來到珠海學院後,找到了自己喜歡的科目,確立了方向。加上老師們用心教授,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發問。正如她在「珠海夢想家」影片中說道:追夢的路上會遇到很多挫折,幸有老師們一直鼓勵她堅持目標。 Carmen的校園生活,絕對可以用「繽紛」來形容,她積極參與各種課外活動與比賽。在學校及老師的推薦下,上年暑假她到一間會計師事務所實習,具體了解到有關會計及審計的工作。她曾是財務金融學系系會主席、廉政大使團隊主席、社會服務團團員。Carmen也曾與同學組隊,參與香港財經分析師學會主辦的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投資研究大賽2019-2020,以及2020第七屆全國金融與證券投資模擬實訓大賽,並獲得「團體二等獎」。 在很多學校活動中,你也可以看見Carmen,有時候是參與者,有時候是helper。乖巧的她,在一些學校活動舉行前,會主動問學校需不需要幫忙。「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大抵是一種歸屬感,別人對我好,我也會對人好。」 選擇到珠海學院繼續升學,是Carmen為自己前路作出的一個決定。轉眼數年,她以一級榮譽成績畢業,更在畢業典禮上獲頒「校長嘉許獎」。祝願Carmen前程萬里,繼續往理想前行! 撰文:林曉慧

建築學系三年級學生吳子慶Anthony及胡家琪Ada是一對好拍檔,他們完成了高級文憑課程後,各自在室內設計公司工作了兩年,然後來到珠海學院繼續進修。「建築設計的根本是以人為本」Anthony與Ada榮獲亞洲青年設計師大獎2020(Asia Young Designer Awards 2020) 香港區冠軍,除了喜悅,Anthony與Ada也跟我們分享參與比賽的經歷及得著。   Anthony與Ada參與比賽的作品,原是他們的一份功課,指導老師是系主任朱海山教授。他們說這份功課比較特別,平時的功課,例如設計一個社區中心、一道天橋,這個比賽在設計項目上沒有規定,可以發揮的空間更大。比賽主題是「以人為本的設計」,希望參賽者的設計,包含對環境、社會、文化等方面的考慮與關注。 Anthony與Ada選擇了深水埗作為他們作品的選址。深水埗人口密度高,唐樓林立,劏房、天台等很多不同的建築,有不同的種族、階層居住在那裡。「感覺居民很懂得利用空間,而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比較密切。」兩位同學一起研究這個地方的發展過程、區內情況與特色,加上實地的考察,發現深水埗新發展的地方,例如南昌一帶,與舊區彷彿劃分成兩個世界。因應這種情況,兩位同學提出解決方案,在都市重建的同時,希望保留原有的社區關係與特色。 他們設計的方案是一種高架式多層的城市模式,透過新增行人天橋網絡於現有唐樓天台之上,連繫起新發展區與舊區。同時亦提出新重建的住宅建築類型,每幢建築中間的樓層,既是公共、康樂空間,也有商業店舖 ,這些地方互相連接,利用層數不一,引領人流漸漸上升,改善整個舊區的都市結構。而最高點是空中花園,寄寓了居民對生活的希望。 這個設計,奪得香港區冠軍,原本他們會代表香港到越南繼續比賽,受到疫情的影響,活動改在線上舉行,與各地的建築師及參賽者進行交流。他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來自馬來西亞的參賽作品,也就是奪冠的設計作品「我們」Women, 關注當地女性的生活情況。Anthony有感而發:「建築設計應以用家、居民為本,究竟他們需要什麼,而不是建築師喜歡什麼,建築師想設計什麼。疫情使馬來西亞女性面對的問題更為嚴峻,參賽者能設身處地透過建築設計為她們解決住屋、經濟等問題,令女性自力更生,這個作品教人感動!讓人思考建築設計的根本是什麼。」 談起建築與設計,兩位同學滔滔不絕,他們常常會相約一起去看建築作品展。Ada表示,以前讀文憑的時候,主要著重的是設計,但在珠海學院,學會了計算及分析數據,要考慮作品的「持續性」、「陽光」及「風」等因素。Anthony則表示「綠化」也是另一個在珠海學院學到很重要的概念。他認為珠海學院在設備及學習環境上都比較理想,他最喜歡修讀系主任朱海山教授的課:「Professor Chu是很能啟發學生的老師,當你在創作上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可以馬上提出很多可行的概念,指引你繼續前行!」 有熱誠,有創意,還有支援,難怪兩位同學的作品可以脫穎而出,奪取殊榮 ! 撰文:林曉慧  

英國語文學系徐千涵同學,成績優異,她最喜歡的科目「語言學」,成績接近滿分。千涵是英文系的學生代表,曾獲自資專上獎學金計劃「外展體驗獎」。一個人從內地到港讀書,她很快克服了迷惘與孤單,形容珠海學院是她的第二個家。 最初來到珠海學院時,千涵感覺很陌生。她說自己當時缺乏生活技能,有一次使用微波爐不當,發生了小意外,她很害怕,幸然沒有大礙。她記得當時學生事務處的職員幫助她處理問題後,還耐心地教導她如何正確使用各種電器。「這事教我感動了很久,讓我感覺即使一個人來港讀書,也會有人幫助我,不會感覺孤單。」 千涵在校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很快認識到不同學系的朋友。她曾是內地生聯合會的幹事,廉政大使、無止橋團隊成員。在很多活動上,例如廣東話班、HAPPY HOUR、宿生南丫島之旅、北京大學暑期交流團等等,都能見到她笑得燦爛的臉。   千涵(左一)與同學一起參加宿生南丫島之旅 「老師對學生很好,有些同學會感覺老師像朋友一樣,但我覺得還不止,更像是家人。巧文老師像媽媽對孩子一樣關心我!」英文系助理教授吳巧文博士是千涵的輔導老師,除了學業上的問題,成長上的疑惑、心裡話,千涵都會跟老師說。作為學生代表的千涵,會跟老師反映同學的學習情況,有什麼需要等,老師都會聆聽、幫忙,讓其感覺溫暖。 千涵從前以為,英文系就是學怎麼寫、怎麼說,學詞彙。來到珠海學院後,才知道不止這樣,當中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師會引導學生思考。她舉例說,有一次巧文老師為他們講灰姑娘的故事,一般人的認知是:灰姑娘很可憐,後來遇上王子,從此幸福快樂地生活下去。老師會引導同學思考,作品的寫作背景是什麼,為什麼女主角一定要遇到王子才可以走出困境。千涵表示,這種思考方式開拓了她的思維,凡事要多角度思考。 即將升上四年級的千涵,回望最初來港的時候,感覺自己成長了不少。經過了三年的多方面探索,她找到了自己喜歡的發展方向,畢業後希望往語言學方面繼續深造。 撰文:林曉慧  

新聞及傳播學系唐敏淇同學,現正修讀「廣告及企業傳播(榮譽)文學士」課程,其撰寫的文案曾奪「全港創意公關大賽2020」最佳市場觸覺大獎。敏淇說,她的公開試成績不好,本沒打算繼續升學,做了一年全職工作。後來報讀了文憑課程,接駁到珠海學院繼續升學。在這個過程中,她找到自己喜歡的科目與職業方向,並學會專注地,憑自己的努力去做事。 珠海人情味 認識「全港創意公關大賽」,敏淇說是因為陳頴琳博士,Wendy老師平時堂上有介紹,鼓勵大家去參與不同比賽,爭取經驗。敏淇抱著嘗試、挑戰的心態參與比賽,沒有想過自己會得獎。 說起老師,敏淇表示,來到珠海,讓她最深刻的是這裡的人情味,令她有一種溫暖的感覺。「一般學校,老師會透過電郵跟學生溝通,珠海學院老師都願意留私人電話。」她是轉校生,不止一位老師,曾關心她是否能適應。她感覺這裡的老師,很享受教學,很享受與學生溝通,常常會關心學生的學習進度,老師與學生之間,是有互動的。 「GPA只是一個總分,但你不知道自己什麼地方做得好,什麼地方做得不好。」敏淇說,很多老師都會給予她的功課意見。她曾選修傳播及跨媒體的課程,教授的李顯華老師,在她的功課上,寫上了很多改善方法,讓她覺得老師有認真、仔細地看她功課的每一點。收到評語,敏淇都會很開心。 憑自己努力去做好事情 敏淇即將畢業,現在忙於準備履歷,以及面試見工。現在的她,喜歡學習,喜歡吸收知識。在她看來,面試也是一種學習,如是小組面試,更可以看看別人如何表現,可以學習別人的長處。她想在公關或市場營銷方面發展。「我喜歡籌辦活動,讓參加者覺得開心,很有成功感!」 敏淇以前不喜歡讀書,但找到自己所喜愛的科目與職業方向後,漸漸學會憑自己的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由讀書,到比賽,到找工作亦然。這樣認真、專注的態度,相信敏淇定能找到下一站,適合她發展的地方。 撰文:林曉慧

珠海學院男子籃球隊於2018-2019年度在香港大專體育協會籃球比賽中勇奪亞軍後,今年也能保持佳績,奪得了殿軍殊榮。籃球隊隊員,修讀新聞及傳播學系傳 播及跨媒體課程的胡重光同學表示:這是隊員齊心,共同努力的成果。    以有限尋找無限 籃球對於胡重光來說是什麼?「籃球是我的一切,會影響我做很多決定。」自小接觸,喜歡籃球的重光,參與過不少比賽,例如第23屆亞洲U18青年籃球錦標賽、大專籃球比賽等。 來到珠海學院,加入籃球隊的他表示,球隊近年能奪得不錯的成績,其中一個原因是大家夠團結。「我們隊員人數比其他學校少,體格及先天條件上可能也相對而言有些輸蝕,但正正因為這樣,教練的要求會特別高,我們也會更認真去練習!」籃球隊的基本練習,每星期兩次,每次三小時。同學們會先練習個人技術,再到小組練習,然後是團體戰術等。重光說,每一次練習,學校體育組職員鏗哥、莫姑都會出席,為他們安排及打點。 參與比賽是很好的經歷 今個年度大專籃球比賽延至2021年3月,在疫情稍為緩和的情況下舉行。疫情期間,重光表示隊員未必都保持在最佳狀態,加上突然之間知道可以恢復比賽,大家要在短時間內重新裝備,應戰。教練因此特別安排大家在每次訓練前,先進行室外跑步訓練,這樣的特訓持續了兩三個月,大大提高了隊員的體能素質。 本校首場賽事對戰嶺南大學,對方有幾位身高一米九的成員,也有外籍交換生球員,內線威力強。雖說是苦戰,大家努力防守,同時把握到外圍的投射,成功進入四強。 四強對手為香港浸會大學,珠海籃球隊面對對方多名香港甲一組球員的情況下,曾一度領先對手十一分。「下半場開始對手改變戰略,最後一兩分鐘才分出勝負。」季軍戰的對手是香港城市大學,其擁有五名交換生及一名效力甲一東方,身高兩米零八的球員。珠海籃球隊雖敗猶榮,最終取得今屆大專籃球比賽殿軍。 經歷了三場賽事,奪得殿軍,重光說是一個很好的經歷。因為疫情,很多事情的變數很大,雖然隊員可能在身型上沒有佔上很大優勢,但大家都能做到教練教的戰術,「走位」、「防守」的要求,而且見到特訓的成效,有助適應今年室外比賽的轉變。 即將升讀大三的重光,下年也會繼續為珠海籃球隊效力,籃球也會一直打下去! 撰文:林曉慧

迷失在分數與成績之間 新聞及傳播學系陳彥澄同學自小接觸武術,小學三年級便加入香港代表隊,參加過很多國際、全港性的比賽,獲得過不少獎項。那些放學便趕去練習,一直練到晚上八九時的日子,彥澄說,沒有錯是很辛苦的,但同時讓她磨練出「沒有事做不到」的意志。「訓練的過程是很嚴格的,慢慢讓我習慣,努力去做事情。我喜歡努力過後,有成果的感覺!」 到了中學,她考慮到前程問題,開始把重心移到學業。彥澄的中學,理科是精英班,高中時,在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的情況下,她盡力擠進了理科班。「那時眼光很狹窄,不知道世界有『媒體』,只知道醫生、律師,以及工程師。爸爸是做工程的,我報大學就選了工程,但其實我是不喜歡的。」彥澄每次的考試成績都在後面,長時間下來,自信心慢慢被磨滅,加上公開試成績不理想,讓她感覺挫敗。   用付出換回自信 接觸到媒體,彥澄知道自己喜歡的是什麼。修畢創意廣告及媒體高級文憑後,她來到珠海學院,修讀傳播及跨媒體課程。「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傳播及跨媒體課程就是拍片和剪片,也有很多朋友問我是否想做YouTuber。其實我們的課程很全面,有同學的興趣在聲音及音樂方面,有同學的興趣在雜誌方面,而課程都有支援。」彥澄喜歡3D動畫製作,她很感恩鄧東明老師給予了她機會,今年三月開始,為一部電影製作3D動畫。 「來到珠海學院,明白成績不代表所有,我找回學習的根本,感覺很充實。」彥澄參與了不少實習,她說在珠海學院,機會多得根本不需要自己去找。例如她曾得梁德民老師推薦,為香港廉政公署製作宣傳短片,介紹辦事處的功能。大四的彥澄,在拍攝及製作團隊中擔當統籌角色,帶領團隊同學,從與廉政公署溝通,到拍攝構思、鏡頭設計,再到剪片及後期製作等,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學習。 彥澄說,這些實習與應用讓她慢慢找到自信。「不曾做過就不會知道自己的能力」這句說話,絕不是自大與自負,而是見證著彥澄走出自卑,用付出換回來的,對自己應該有的信心。即將畢業的她,已獲嶺南大學取錄,繼續修讀相關碩士課程。彥澄特別感謝李顯華老師在報讀碩士課程上幫助、指引了她很多。 撰文:林曉慧

土木工程學系三年級黃梓洋同學,曾奪香港土力混凝土工程獎學金,也是英國工程師學會的珠海學院學生代表。「其實我幾鍾意珠海,有一種歸屬感。」是什麼構成他的歸屬感,令他在珠海學院建構一種「家」的感覺呢? 新校舍「冇得輸」 「校舍夠新,設計靚,而且拎過獎,中間有三條橋很特別,冇得輸!」 珠海學院2016年搬入屯門新校舍,校舍設計曾六次獲頒授獎項,包括2016年香港建築師學會全年境內建築大獎。2018年入學的梓洋,很喜歡學校的環境,認為各項設施完備,是求學的好地方。平時,他喜歡與同學到圖書館,坐在可以看海的地方,隔著落地大玻璃,享受海景;又或者坐在豆袋區,感覺輕鬆自在。梓洋也有住宿舍,感覺很舒適:「我經常見到清潔姐姐在工作,一日抹好幾次,地方都很乾淨衛生!」 與教授好似friend咁 中學的時候,梓洋聽說大學的生活,老師會比較少提點學生。但入讀珠海學院後,他感覺教授們都很友善,用心教學,而且主動關心同學的學習情況。疫情期間,透過線上學習。有一次,梓洋堂上有不明白的地方,因不想打斷教授,又怕打擾其他同學,故選擇在課後電郵予教授,沒有想到馬上就得到回覆了。他說教授們平時都很快回覆電郵,即使是假日也不例外。「教授不介意給我們私人聯絡方式,如果有數不懂得計,可以WhatsApp問,好似friend咁!」他又說,土木工程學系的行政人員Alvin也很幫助同學,例如在選科時,他會記得每位同學的情況,進行協調。 享受校園生活 梓洋頗享受現在的校園生活。「中學的時候中英數、通識都要讀,現在主要讀自己喜歡的科目,會對學習比較上心,因為是自己選擇的,努力希望自己的成績可以更好。」他也挺喜歡上通識科目,可以認識到其他學系的同學,一起做小組功課,可以互相學習,例如他看到文科的同學,很多時候會在功課上加入軟件、拍片、寫作等形式,豐富作品。 除了學習,梓洋在珠海也積極參與各樣活動,例如「宿生BBQ」、「Happy Hour 」等。「Happy Hour 」是學生事務處的活動,疫情以前定期舉行,提供小食及飲品,讓師生共聚,互相交流,梓洋也很喜歡。梓洋更是Board Game小組的成員幹事,Board Game小組2021年成立,得到學校的資助,他們定期聚會,當中除了遊戲,也是一種友情的凝聚。 撰文:林曉慧

新聞及傳播學系廣告及企業傳播李素溋同學,原在別的大學修讀商科課程,後來認清自己的興趣,棄商讀廣告及企業傳播,來到珠海學院,不單成績優異,其撰寫的文案更奪得「全港創意公關大賽2020」最佳市場觸覺大獎。素溋說,雖然現在讀書也不無壓力,但找到自己所喜歡的學科,一切會很不同! 棄商入珠海 GPA曾奪3.8之高分 素溋考完公開試後,還未很清楚自己想要做什麼,方向是什麼。進了大學,修讀商科管理課程的素溋,因為中學修讀的科目與大學的課程不相關,加上自己的興趣不在此,讀得十分辛苦。後來素溋發現自己在廣告、公關方面的興趣,毅然棄商,來到珠海學院,修讀廣告及企業傳播課程。 素溋表示,來到珠海學院,感覺這裡的師生關係十分密切。除了學習理論知識外,教授們分享的行業經驗也十分寶貴。她舉例說,功課一般在財政預算上沒有太多限制,主要是根據同學的創意與技巧給予分數。但老師會告訴同學,在實際行業運作上,可能沒有那麼簡單,很多時候會有各方面的限制。素溋表示,她始終沒有在一間公司正式工作過,故在學習、功課上有什麼疑惑,也會詢問老師意見。老師們除了鼓勵她參與不同比賽,爭取不同的經驗外,也曾介紹她到不同的公司實習,給予她很多機會。 找到了志趣,在老師的護航,以及自己的努力下,素溋成績與讀商科時大有不同,其中一個學期GPA更奪得3.8之高分。 裝備各方面技能 素溋喜歡彈結他、電子琴,打鼓,也會寫歌,平時也有些創作,以抒發自己。疫情期間,寫了一首想去旅行的作品,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彈自唱的影片。素溋最近嘗試在做功課的時候,為一間公司創作廣告歌曲,利用軟件錄製,作曲作詞,演唱及製作一手包辦。無論該份功課成績如何,素溋笑言自我感覺良好,過程十分享受。空閒的時候,她喜歡研究一些軟件功能,逐個去試,如有合適的,會用在功課上,也裝備了自己。 素溋現時為一些投資公司,管理網上平台及社交媒體,工作如設計圖片等,以賺取經驗。她喜歡在創意、設計、籌辦活動方面,作多方面的嘗試。今年,素溋也有參與「全港創意公關大賽」,希望她能再接再厲,取得佳績。 撰文:林曉慧

新聞及傳播學系傳播及跨媒體課程的蘇尚瀛同學,入讀珠海學院以前,已是全職籃球員,現為安保漢友籃球隊成員,也是珠海學院男子籃球隊隊長。重返校園,阿蘇運用學科知識,開設網上平台,推廣籃球。   重返校園 蘇尚瀛自小愛好運動,小學五年級開始接觸籃球,當時已為自己設下目標,想要成為籃球員。憑著努力,他真的當上了職業籃球員,現為安保漢友籃球隊成員。他參與過很多比賽,例如2014年作為香港籃球代表隊成員,出戰亞洲大學男子籃球錦標賽,更歷史性為香港贏得季軍。 在香港當全職籃球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過程之中,會不會很多人勸說,應該要以讀書為重?阿蘇說,中學老師會提醒他,最好兼顧籃球與學業,這也是他現在選擇讀書,重返校園的原因。「除了籃球之外,我希望可以有一個進修的機會,擁有一個學士學位,在我看來是必需的。」 培養領導才能 阿蘇重返校園,年紀比一般同學稍長,「大哥哥」的角色,無論在讀書還是打籃球上,都為他帶來一些改變。 以前,阿蘇覺得什麼事情都會有人可以幫到他。現在作為籃球隊隊長的他,就要學習如何帶領全隊。「學校籃球隊成員,未必每位同學也是從小就開始接觸籃球,但這些都不要緊,最重要是大家一起透過訓練,學習到不放棄的態度與精神!」大抵就是因為這種態度與精神,共同付出,共同努力,讓珠海男子籃球隊,在2018-2019年度香港大專體育協會比賽中,勇奪亞軍。今個學年,他們也取得了殿軍,保持佳績。 讀書方面,因為與同學在年紀上有一點差距,阿蘇也要學習如何跟其他同學溝通,如何分工,完成小組報告等。在珠海學院,他學習到培養自己的領導才能,使自己變得更獨特。 開設網上平台推廣籃球 近年,跨媒體、創意媒體十分流行。修讀傳播及跨媒體課程,也開闊了阿蘇的想法,可以應用所學,作各方面的嘗試與發展。2020年10月,阿蘇開設了網上平台,拍攝及製作有關講解打籃球技巧的影片,用網絡影片的形式推廣籃球及相關文化。未來也會想以籃球為主題,開設網上商店,與不同的運動品牌合作等。 撰文:林曉慧